內容來自YAHOO新聞

勞工紓困貸款率利教師貸款台北車貸利率信貸年息多城蜜語-萌化了的中國社會

中國時報【倫潔瑩】

80後、90後的中國人,影響著今日中國的文化。他們生於安樂,成長在中國經濟的高增長期,也是獨生子女,與之前的世代相比,今天的人不用擔心錢的問題,不必恐懼飢餓的生活,他們就有資格追求高質量的生活。

語言的演變無底線。我在中國生活十幾年,是年年月月日日接觸到新潮語,慢一點就落後了。而語言的變,是越變越「萌」,越變越幼稚,社會文化好像越來越「腦殘」(白痴也)。

三、四十歲的朋友互相稱呼為「童鞋」,一個比「同學」更萌更稚嫩的稱謂。

稱朋友、小圈子或團隊為「小伙伴」。

自嘲為「吃貨」(饞嘴的人的意思)。

好看的男子、女子是「男神」、「女神」;形容詞有「高大上」、「白富美」、「傻白甜」。

「顏值」(美貌)是用來「拚」的(比較的意思,爭妍鬥麗也)。

可愛的明星子女是「萌娃」。

有錢的花花公子是「國民老公」。

公主病不再是女孩的專利,有公主病的男生叫「小公舉」,周杰倫是歷史上被稱為「小公舉」的第一人。

潮語不再侷限在網上了,我們日常起居生活裡,口中吐出來的話都充滿著潮語。大家都明白,都懂,是共通的語言。

▲▲▲神曲一夜爆紅

Cosplay和網遊(網上遊戲、電玩)是10歲到50歲年輕人樂此不疲的玩意。爆紅的Hello Kitty(她們的吉蒂貓)、芭比娃娃,擁躉最多二、三十以上的「白骨精」(白領骨幹精英);而這些女性超喜歡打扮成天真性感、專門引誘老翁的「小蘿莉」(Lolita)。除了各種流行音樂、pop、搖滾、重金屬、民謠、說唱(rap)之外,有一種蔓延的特別厲害的音樂叫「神曲」:〈忐忑〉、〈小蘋果〉、〈嗨歌〉、〈Gangnam Style〉等以怪異風格、朗朗上口、一夜爆紅,大行其道。

都不是俊男,也不年輕,但怪蜀黍吳秀波、PSY大叔、長不大的壞男孩陳奕迅、萌叔韓磊等也莫名其妙的紅起來。長不大的電影一部比一部萌,一部比一部創票房新高,最新的萌戲是《捉妖記》、《煎餅俠》、《大聖歸來》。

我超喜歡看近年大行其道的電視真人秀,之所以好看,是因為購買了也忠於高水準的節目版權格式,和無限量的資源投入,此外,在節目中加入了大量的萌萌評語、卡通enhance,讓觀眾身同感受;節目主持人,最成功的莫過於四十幾歲、湖南衛視的何炅和汪涵,他們自謔是湖南台的兩頭石獅子,風格像在主持兒童節目,所有的詞都是疊字「美美噠」、「萌萌噠」、「肉肉的娃」、「吃飽飽」、「喝水水」。明知是有點弱智,我們投入的看著看著,電視節目的收視率節節上升。

▲▲▲成年人的玩具

賣萌有市場,再酷也被融化。

美容、保養、保健品大行其道;人不顯老,也不想老,於是整容成風,韓國朋友投訴週末飛首爾的班機常滿,極端的例子是鬧得哄哄,紅到台灣的「蛇妖男」,把自己的臉弄到不像一個人,就紅了!玩具,以前是賣給小孩的,現在,這是大市場,限量版手辦公仔、航拍攝像、電子遊戲(Playstation、XBOX)等,甚至是第一台SUV汽車,都是成年人的玩具,一點也不便宜,一點都不兒戲。

中國人網購接近瘋狂,拒絕成長令所有人都很任性,買!買!買!也催生了網購社交,由於促銷送紅包之類,產品、食肆、優惠、打車APP等朋友圈中互相推送已成常態,而人人都被慫恿發到社交群體去曬包包、曬旅遊、曬美食(這叫「放毒」),然後又爭相討論,爭相點讚。

這種萌化的社會文化,意味著什麼呢?我看到的是一個年輕而充滿創意的社會,年輕和不年輕的人個個都有不斷創新的精神,「全民創業,萬眾創新」。這樣的社會,起碼不會暮氣沉沉,人心雖然有點浮躁,但前途無可限量。當然,任何社會都不能一面倒。要年輕,要有創意,但經驗穩健也很重要,最害怕是老人被歧視、被邊緣化。

▲▲▲虛實雙台北信貸房屋設定利率多少免費諮詢試算重人格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雙重人格」。真的「你」和朋友圈內的「你」有著截然不同的個性和習慣,大部份對社會時事不關心的人,會一窩蜂的轉發尋找失蹤兒童啦、「人肉」聲討壞份子啦、關心一切天災人禍啦、呼籲捐款等等,在社交媒體上,他們是大多數,但絕對不沉默。

一個個嚴肅的學者在朋友圈內自稱「叫獸」──這是與「教授」同音的拼音,不知何時被人用了,於是教授們發帖時極盡搞笑之能事,與平時學者形象大相逕庭。

對父母冷冰冰的人,在朋友圈中表現的克盡孝道,關懷著父母起居的點點滴滴。

在朋友圈上的5億中國微信用戶,發著一道一道好看和不好看的早午晚餐、旅遊時的剪刀手自拍、鬧鬧哄哄地評論著一條一條的嚴肅和不嚴肅的時事,不評論時,也用越來越豐富的表情圖像代表著自己的心情或評語。人人都變成活潑、可愛、可親的卡通人物。

▲▲▲出名機會大增

網上社會的能耐,是快,像野火般燃燒和蔓延,感染範圍和力度寬廣宏大。有些人有些事,可以一夜爆紅,舉國討論。如幾年前貌似劉德華的最潮乞丐、一點都不漂亮的鳳姐、小蘋果廣場舞、會說十幾種各國口音的少年、紅十字會郭美美等事件;像安迪沃荷說的,每個人都有出名15分鐘的機會。誠然,這些人和事,如野火,紅得迅速,走得更快,因為像小孩一樣,網民的專注力遠少於15分鐘。

雖然大部份人都認為上網和常用社交媒體的人都是年輕人,但微信的使用者中25歲以下的年輕人不到一半,35歲以上的占了百分之15。於是,年輕的本來就年輕,年紀大一點的80後、70後、60後竟然也跟隨年輕的90後,表現出小孩成人合體,並引以為榮,Kidult現象這一詞源於英國,但在中國的體現達到極致,打開朋友圈,個個都是拒絕長大的Peter Pan,是永恆的小男孩、小女孩。

一切事物被萌化,與霧霾一樣,籠罩著中國的大氣層。

80後、90後的中國人,影響著今日中國的文化。他們生於安樂,成長在中國經濟的高增長期,也是獨生子女,與之前的世代相比,今天的人不用擔心錢的問題,不必恐懼飢餓的生活,他們就有資格追求高質量的生活。

▲▲▲社會拒絕長大

年輕已被商品化,無論是真年輕或者是心中年輕,品牌商總是標榜著年輕多好,護膚品牌為所有年輕和不太年輕的人凝住時光;醫療的發展和越來越長壽的國民,有揮霍不完的青春,只要保住健康,他們就有大把日子享受,保健品自然暢銷,運動更是所有人熱衷的,全國各地的馬拉松如雨後春筍,曾經北京馬拉松的網上報名一開始就立即癱瘓,因為報名人數超過設定的幾十倍,人人都是跑者,有真的跑,也有趕潮流,志在參與、志在自拍的。

國民心態,加上大行其道的社交媒體,催生了這個拒絕長大的社會。扁平的世界,資訊的發達,中國人與潮流零距離,朋輩的影響也在不期然、不自覺之中加速。

作為在中國生活了十多年的「外來人」,我已經是融入社會的一份子,天天暴露在這萌化的社會,不知是發自內心的認同,還是日子久了被感染了,我也希望永保年輕呀!我也十分認同、投入和享受這種文化。我也變了「賣萌一族」!我也花大量時間上朋友圈!喜歡剪刀手!喜歡自拍!

(倫潔瑩,廣告人,現居上海,以創意人自居,卻不甘只做創意,且喜作育英才,舞文弄墨)



新聞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多城蜜語-萌化了的中國社會-215005731.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宗翰愛玩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