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內容來自hexun新聞

金屬藝術跨界的力量花蓮縣車貸推薦

廢棄金屬零件“變身”藝術裝置,粗笨鐵器邁開“輕盈舞步”,銀質茶道用具上鑲嵌紅寶石,鋼造的小蝴蝶破繭而出正欲撲棱稚嫩的小翅往上飛……日前,“2013第三屆國際金屬藝術展”在中華世紀壇當代藝術館呈現出金屬藝術的跨界可能與最新靈感和創意。制隨時變如今,跨界已成為當代藝術中常見的一種現象。當我們看到建築師設計的項鏈、看到畫傢設計的傢具,已不會詫異。金屬藝術的歷史源遠流長,並有“凝固的流動”之美譽。金屬中的金、銀、銅、鐵、錫等是人類用來制作藝術品的最古老最常見的材質,金屬特別是貴金屬的稀有和珍貴,又被賦予諸多社會屬性,成為社會地位、身份、財富的表征。而當金屬遇見木頭、鉆石、玻璃、琺瑯、紅寶石,又會鍛造出何樣藝術品呢?《天工開物》有雲,“制隨時變”,繼2009年和2011年成功舉辦兩屆國際金屬藝術展之後,本屆展覽以“跨界·實驗”為主題,參展藝術傢們對傳統而古老的金屬藝術繼續進行創造和重新發現,用玻璃、織物、塑料、竹子等各種媒介與金屬聯手打造出首飾、工藝品、餐具、器皿等作品,創意性一目瞭然,實用性也巧妙融合。金屬本給人以冰冷的感覺,但步入展廳,頗有溫馨現代之感,這種氣氛的營造,得益於策展人的獨具匠心。本次展覽策展人告訴記者,展場采用黑白灰的色調,以突出作品的華貴感、時尚感、現代感。每個展臺都采用工作燈的方式,拉近作品和觀眾的距離;工作燈有黑色的和白色的,這與白色桌、黑色桌構成反差。世紀大廳有一圈濃縮中國五千年的文明的元素,這個題材和金屬題材並不匹配,為此有意識把參展的國際藝術傢的照片和作品懸掛其上,既有呼應,又營造瞭和金屬類作品相結合的氛圍。用具還是符號本屆共邀請來自瑞典、德國、荷蘭、澳大利亞、美國、日本、韓國等20個國傢和地區的184名藝術傢的458件作品參展,其中不乏跨文化、跨學科、跨材料的金屬藝術精品。認真觀察,細細品味,雖同為金屬材質的當代藝術,中外藝術傢的設計理念卻各不相同。珠寶設計師、曼酈珠寶品牌創始人王曼酈秉持“藝術珠寶”的理念。此次參展作品,《蝶舞》是用18K金、鉆石、黑鉆石、祖母綠、黑貝殼制成;《吉祥如意》是用白18K金、古和田玉、瑪瑙制成。這些作品不僅形制美麗,而且非常實用。王曼酈告訴記者,她推崇日常生活審美化的觀念,這些珠寶的設計,將傳統的錢幣、如意、蝙蝠等中國元素以歷史文化精髓融入首飾設計之中,作品采用彈簧支撐及多部件結合的手工為主的制作方法,突顯出古典的靈動和東方美。這個面積不大的珠寶展臺,簡約、時尚、溫暖,吸引瞭諸多攝影師和觀眾。而同樣是首飾,但有的已不再隻是飾物,而成為一種抽象化媒介。來自日本東京藝術大學的影山公章同樣借用瞭跨界材料,由鐵、18K金和聚氨酯樹脂構成的《山櫻葉、光葉櫸樹新葉》,向參觀者傳遞著“首飾形同人與人交流媒介”的理念。創作者認為,首飾具有其他三維藝術沒有的獨一性,首飾就像一個存在於身體內部和外部之間的交換機,通過它,也能同他人、社會和自然交流,傳遞我們的身份。瑞典哥德堡大學珠寶首飾專業客座教授卡琳·約翰遜的首飾作品《抽象的城市-白色的角落》,將繁華的都市抽象為一條項鏈。“我們的城市充滿瞭印在我們腦海裡的視覺片段,一個顏色,一種氣味,一座建築的細節都可以成為表達我們對居住空間知覺的抽象形式。”他希望這件融合瞭金、氧化銀、琺瑯和丙烯酸等多種跨界材料的作品,能讓人們像穿戴項鏈那樣熟悉並愛護自己的城市。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松山房屋貸款3-12-20/16076951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宗翰愛玩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